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发布者:工商管理系发布时间:2017-07-26浏览次数:24AAA

为了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和《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精神,按照红山学院办学特色、有关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物流管理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专业发展规划。

一、专业发展现状

(一)专业设置背景

365体育比分,360足球直播于1999年成立,2005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普通高等教育独立学院。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自2004年申报招生,依托南京财经大学雄厚师资,专业教学和专业建设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本专业为物流企业、商贸流通企业、港口、制造业企业及其相关领域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欢迎。

(二)专业建设成效

经过多年的发展,本专业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较好成效。

1.明确了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掌握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与理论,精通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物流系统优化理论与运营管理方法、物流工程与装备的应用技术,拥有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具有全球视野、团队合作意识、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和创业潜质,能在物流企业、商贸流通企业、港口、制造业企业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物流管理的复合型、技能型、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

2.建有一支比较稳定的专兼职相结合师资队伍。本专业依托南京财经大学物流管理系的现有师资同时,大力招聘与培养自有专职教师形成了自有专职教师、长期外聘教师和短期外聘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14人,其中自有专职教师5人,占35.7%,高于1/3的比例。本专业长期外聘教师9人,占64.3%

3.注重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本专业根据本专业学生特点,注重因材施教,避免理论堆积,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让学生能够较好地把握理论并能够学会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培养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引导教师针对本三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探讨,提高了本专业的教学特色和效果。

4.专业培养方案不断完善契合红山学院办学特色和物流管理专业特点,完善了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形成了专业特色鲜明课程体系。强调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注重课程体系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形成了通识选修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限定选修课、专业任意选修课课题教学课程体系。同时开设了认知性实践、文献综述、物流管理综合实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一个以校内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为一体的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

5.专业人才培养效果显著。经过四年专业理论的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的锻炼,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本专业的毕业生或是考取研究生、或是出国深造,还有部分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三)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兼职师资管理形势严峻物流管理专业大部分师资来源于母体,教学水平和教学层次上优于其他兄弟院校,但受到母体南京财经大学相关教学任务调整和制度的影响,兼职教师的稳定性管理面临一定的困难,同时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也存在着不确定性,这红山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任务的安排、教学质量提高、对学生个性化指导等提出了挑战。如何培养自有教师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是本专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2.专业特色建设任务艰巨。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专业特色不明显凝练符合红山学院办学特点的专业特色本专业未来面临的艰巨任务。

二、专业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学院“十三五”发展的基本目标,以凝练专业特色重点,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教学质量为根本,专业建设为龙头,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教研科研为支撑,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物流管理人才。

(二)具体目标

1.招生规模。物流管理专业年招生规模约为200-250人(含专转本),并力争有所增长。

2.师资队伍。自有师资与兼职师资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加强自有师资力量建设。对兼职教师加强管理,提高积极性与主动性对自有师资加强培养和引进。培养本专业主干(主要)课程的骨干教师,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不断优化职称结构努力新增教授1人、实现新增副教授2人。加强人才引进,引进23名国内外高水平博士

3.课程建设。加强建好2门或2门以上重点课程。积极推进专业主干课《物流学》和《供应链管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有选择地建立2特色专业主干课程,突出实验性、研究性和设计性教学特色,推进《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验》课程建设,以此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4.教材建设。在坚持优先选用规划教材、获奖教材、新教材的同时,积极组织编写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教材。出版《供应链管理》、《仓储与库存管理》等两部教材。

5.平台建设。在完善现有的图书资料和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立涵盖贸易经济专业电子图书、电子期刊、课程课件、教学视频、教学研究资料、学术交流等多方面的开放的专业网络平台。

6.科学研究。努力争取承担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1项院校级课题2项;3-5项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横向课题;逐步积累一批具有标志性的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

三、专业建设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完整的素质教育体系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为适应培养高素质高应用型人才的总体要求,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调整课程设置,完善教学内容,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主动适应21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形成完整的素质教育体系。

调整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科学地进行学时分配,合理安排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时比例、课内与课外的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调整课程学分,根据课程的特点、重要性、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学分。

(二)采取内扶外引的办法,形成满足需要、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拓宽师资来源渠道,引进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贸易经济专业人才,有计划有目的地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授课。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贸易经济专业的博士,有计划地将专业的骨干教师以访问学者的形式派出,到国内外著名大学学习深造。积极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积极鼓励教师申报国家、省、校和学院的教研课题。

(三)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修订并严格执行课程教学大纲。列入培养方案的各门课程,均由承担该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按照学院规定的格式和要求,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的建设必须坚持稳定性与灵活性、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主讲教师在修订教学大纲前必须了解所教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所授课程的教学要求,认真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先修课程的教学情况,了解前置、后续课程的要求,处理好课程间的衔接关系。按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教材的重点、难点及少而精的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意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因材施教。一般每两年进行一次修订。

(四)积极选用新教材和优秀教材,创造条件编写适用教材

增强教师选用教材的责任感,严格选用教材的审批制度,把好质量关。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认真研究确定教材用书,尽可能地选用获省级以上奖励的教材、教育部和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优秀教材、全国统编教材、近三年出版的新版教材。要求主要课程教材配备率达到100%,教材适用率达到95%以上。教材的选用要符合本专业的教学要求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要求。提高教材的适用性,选用的教材不宜太厚,内容、难度和价格要适中。

把好自编教材的质量关,未经审批同意的自编教材不选用,自编教材经过教学实践证明质量不好的不再选用。鼓励教师编写适用本三特点和应用型人才特色的教材。

(五)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进一步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避免专业建设过程中务虚不务实,培养学生实际分析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实践能力物流管理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必须符合专业发展的需要。

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充分发挥专业实验室的作用。由各实验任课老师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编写教学进度计划和实验计划,由专业实验组负责汇总交给专业实验室安排实验时间,再由实验室将全年实验进行统筹安排,编制全年实验计划。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将实验与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又使实验室得到充分利用。

四、专业建设保障

(一)组织保障

    1.成立以系主任为组长的专业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各个工作组,落实人员,明确责任,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

    2.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专业建设出谋划策,提高本专业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制度保障

    1.建立健全包括系主任责任制度和专业负责人制度,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方案落实、资金落实、奖惩落实。

2.建立健全包括专业建设管理、教学督导及教学检查、教师队伍建设、实训设施及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质量考核、毕业生就业指导等一系列制度,使本专业建设的各个项目及各个环节都有规范的制度管理作支撑。

(三)经费保障

为确保专业建设有稳定的经费保障,争取本专业建设改革试点立项获得经费,主要用于教学科研、教材建设、师资培训等,保障项目正常、顺利进行。同时,不断加强实验室、实习基地、图书资料等方面的投入,保证专业发展需求。